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节(第2页)

谢安抬头看着桓伊,心里想,自己还能有这样的知己啊……想到这里,忽然之间,就在大家的注视之下,他竟然泪水垂落,沾湿了衣襟……人们瞧着呀,心里这个不是滋味儿。这时,谢安也仿佛把周围的这些人和这些事儿都忘记了,他竟从席间站起来,旁若无人地走到桓伊面前,抚着桓伊的长须说,“您竟是如此不凡哪……”

司马曜惭愧得说不出话来,想起从自己小时候,那时王坦之还在世,都靠他和谢安两个人,尽心竭力地辅佐,维持着这个国家的局面。等到自己亲政,谢安给他修宫殿,给他找老师,生怕他不成才,从来没有干过一件难为他的事……司马曜想着,却一下子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晋书》曾在《谢安传》做过这样的评论:

建元之后,时政多虞,巨猾陆梁,权臣横恣。其有兼将相于中外,系存亡于社稷,负扆资之以端拱,凿井赖之以晏安者,其惟谢氏乎!

君子哉,斯人也!文靖始居尘外,高谢人间,啸咏山林,浮泛江海,当此之时,萧然有陵霞之致。暨于褫薜萝而袭硃组,去衡泌而践丹墀,庶绩于是用康,彝伦以之载穆。苻坚百万之众已瞰吴江,桓温九五之心将移晋鼎,衣冠易虑,远迩崩心。从容而杜奸谋,宴衎而清群寇,宸居获太山之固,惟扬去累卵之危,斯为盛矣!

史学家们都说这番话评得颇到位。一向冷眼看史的田余庆,在这里也说:“史臣所论,起自陈郡谢氏谢尚辍黄散以受军旅,迄于谢玄以疾解北府之任,其间四十余年,谢氏于晋室有殊功而少愆失,故作褒掖如此,以见谢氏家族发挥的历史作用。与东晋其他几家当政士族相比,谢氏翼卫东晋朝廷而又门风谦退,不妄生事端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

不过,无论司马曜是不是惭愧,是不是想改变自己的态度,但那已经不是谢安要考虑的事。

这个时候,谢安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也许他早就开始这么想了,只不过好多事还放不开。现在桓家的事已经妥善解决,国家不会再乱,北伐也大致有了稳定的局面,他能为朝廷做的都已经做完了。那么……这一回,他是真的要把这件事儿,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第十卷 东山:一个人生的圆周

第一章是失去,是追求?

如果我们把眼光撤到外面,再来看这件事儿,那么,它看上去,还是很有些不可思议噢。谢安为什么要离开呢?无论如何,他仍然是大权在握,重兵在手啊。他只要稍稍表现一点儿不满,哪怕就个脸色呢,司马曜就得心惊胆战。当然,他很可能早就有这个打算了,所以,淝水之战进行中,他就开始向皇室交权,战后也没有顺势夺取桓家的地盘儿。但是即便这样,他就非得离开吗?那些人除了背后猜疑他,说说他的坏话之外,还能把他怎么样?

从古至今,这件事儿也一直被大家讨论,成为谢安政治生涯中最耐人寻味的问题之一。

要说谢安现在的处境,也没什么可奇怪的,这是门阀政治的特点造成的。其实在他前面,无论是王导,还是桓温,都曾经历过这样的事儿。只不过,桓温跟他们俩心思不一样,做法自然就大不相同了。桓温就先搁一边儿,这里,我们不妨来瞧瞧王导,看看他在这个时候,是怎么办的:

要说我们王丞相那时候,处境可是比谢安复杂呀。不过,王丞相有着过人的手腕和聪明,大处有大手腕,小处有小手腕,无论外界多混乱,他总能把这个利害得失观察个清清楚楚,该拉拢人的时候拉拢人,该装胡涂的时候装胡涂,而且能屈能伸,始终就维持着他这个相位不倒,所以后人都评价他“善处兴废”。要说王导的难受日子,应该有两段儿:

第一段儿,就是他堂兄王敦造反的时候。其实当时王敦为什么反呢?就是因为王家人认为,东晋能有这个天下,他们是功高盖世,所以就得给他们无尚的权力。但司马睿哪儿受得了这个呀,他就开始扶植自己的亲信,想压制王家的势力。其实这弄得王导也很烦,只是他老谋深算,不动声色,不像王敦这么绷不住劲。结果王敦就真的举兵反了,不过这回,他打出的旗号还是“清君侧”,想让司马睿把他扶植的那些亲信给杀了。王敦这一反,王导在朝里的日子可就没法儿过啦,接着有人就劝司马睿把王家都杀了算了。我们王丞相审时度势,居然就带着王家20多个在朝当官的子弟,每天早晨跪在皇宫门口去请罪,听候皇上处治。这时,就发生了一个很有名的故事。

那时的尚书仆射周顗(字伯仁),一直是王导很要好的朋友,两人平常一块儿说话的时候,也常常胡天胡地,这周伯仁好喝酒,但为人却很正直。一天周伯仁进宫去见司马睿,王导一家子就在宫门前跪着。王导一瞧见他,就赶紧恳求啊,伯仁哪,你可要救救我呀,替我到皇上面前说些好话吧,我们家这100多口子人的性命,可就都托付给你啦。可这周伯仁却一副名士的派头,理也不理,昂首就进宫去了。王导瞧着,心里这个不是滋味儿。进宫后,司马睿就拉着周伯仁喝酒。一会儿,王导就看见周伯仁又醉熏熏地出来了,就赶紧上前去跟他打招呼,哪知人家周伯仁还是不理他,一边儿走,一边儿还说着醉话,说什么:今年杀了贼子,弄个斗大的金印子,我就挂在胳膊上……王导听着,心里又是害怕,又是生气。恨恨想,好你个周伯仁啊……

后来王导终于熬过了难关,司马睿也没把他怎么样。这回王敦的确是要“清君侧”,没真想篡位,又搭上司马睿树的那几个亲信弄得所有士族都很烦,于是对王敦这做法也并不反对。结果王敦就进了建康城,这一回合,王家得胜。王敦就开始在建康处置官员们,他把王导请来,逐个地咨询王导的意见。当说到这个周伯仁还有戴渊,王敦就问王导,这两人都是当今的时望人物,让他们做三司的官儿怎么样?王导不说话。王敦一瞧他的表情,又说,那就当个“令”、“仆射”一类的吧?王导还是不说话。王敦有点儿摸不着头脑,干脆就说,如果两样儿都不行,那就把他们都杀了吧!王导依然没有说话……然后,王敦就把周伯仁和戴渊一块儿给杀了。

过了一段时间,王导上中书省去,整理从前的文件,忽然发现了周伯仁的一道奏章,那奏章上,周伯仁是极力地为他申辩,说他如何有功于大晋,如何不会谋反什么的。王导瞧到这儿,立刻就哭起来了。回了家,难受得要死要活,忍不住就对他的儿子们感叹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一世英名的王丞相,也因为这件事,背上了永远也抹不去的污点。

第二段儿,那就是王敦真造反,最后被晋明帝司马绍击败之后的事,这时候王家保住了相位,但却失去了军权。戏剧性的是,在平王敦乱中,王导还是总指挥,他又以暧昧的机智平安渡过了难关。王敦被戳尸,他却因为“大义灭亲”被加封成了“太保”。然后司马绍就死了。于是,朝廷出了一大帮人辅佐小皇帝,庾亮仗着外戚的地位开始得势。然后,庾亮、卞壶就分头挤兑王导。王导心里也有情绪,小皇上登基,他居然就称病不去。卞壶是个正直的“礼法人”,就看不上王导一副胡里胡涂的模样(其实王导才不胡涂呢),就气愤愤地在朝堂上说,“王公难道不是社稷之臣吗?难道这个时候也能够称病推辞吗!”结果,我们王丞相果然能屈能伸,知道自己理亏,被人家这么一呵吒,也不知是真病还是假病,居然就乘着牛车,带“病”上朝来了。

不过,人家卞壶看不上王导,并不是想跟他争权,只是从一个“礼法人”的角度来说,看不惯王导的一些做法。但是,真正挤兑王导的,是庾亮。这时候,庾家的势力极盛,东晋可已经过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时代了,现在是人家庾家的天下。但是,王导不想让。他为什么要让?东晋建国,他是第一功臣,他辅佐了三朝皇帝,论治国的本事,他也比周围这些人都强得多,他干吗要让给他们?可也没办法,现在庾家势强,争不过人家啊,那就只好小小发点儿牢骚吧:王丞相在冶城城头看景儿,忽然就刮起了一阵西北风,一片尘土飞扬。这时候,庾亮镇武昌,整好在西北方向。王丞相一想这个庾元规,心里就来了气。忽然拿扇子把脸一遮,不屑的说:哼,元规尘污人!!

哈哈,这只是劳骚,但在实际上,我们王丞相可也没闲着呀。庾亮一心要整垮他,那可怎么办?他就动心思拉拢流民帅郗鉴。郗鉴在平王敦之乱的时候,立了功,现在也做了大官儿。其实,我们说到谢玄的北府兵,有一件事还是值得注意,这就是北府兵并不是谢玄创建的,他那一回是重建。北府兵最早的创立者,是这位郗鉴(就是郗超的爷爷)。王导看着郗鉴京口这兵权,心里可早就有了数儿。然后他就让王羲之娶了郗鉴的女儿。郗鉴对王导的支持可是很重要啊,庾亮曾经写信给郗鉴说:王导愚弄小皇帝,皇上都长大了,他也不肯还政于王,大家应该联合起来,废了王导这个丞相。结果郗鉴就是没同意。

就这样,我们王丞相在无数人的非议和算计中,平平安安地把这个丞相当到了底,一半儿脑子用来治理国家,一半儿脑子用来维护自己,最显赫的时候,小皇上司马衍见着他都主动下拜,他说有病不上朝,司马衍就跑到他们家来,大宴群臣,甚至连他家曹夫人都一块儿拜了。对这些,我们王丞相居然就又真假胡涂地泰然处之了,好像也不觉得有啥不合适……反正他是拿定了主意,你们挤兑我不是?行啊,我也不急,咱就耗着吧,我不高兴,我就发牢骚,我就装胡涂,你说我赖着也好,说我怎么着也好,但想让我让位,那可不行。

这就是王丞相的手段哪,他是很习惯跟大家一起斗争斗争了,仿佛这样,这生活才更加丰富多彩呢。

说过了王导,这样儿我们就可以一下儿看出,王导和谢安到底有什么不同来了。

要说,如果把王导放谢安这儿,那就好办多啦,不就一个司马道子吗,算什么呀,就你也能让我让出相位,做梦。不过,谢安终究不是王导,王导的一些做法,他是做不出来的。

勿庸讳言,谢安对名利这些,看得没王导那么重。两人虽然都是玄学名士,但谢安要更“玄”一些,他心里对个人性情的追求,要更加强烈。后来“王谢”齐名,一个是说这两族齐名,另一个也是说这两人齐名,甚至,他们俩个性上的差别,也就是王谢两家门风的差别。王家人多少都像王导,“善处兴废”;谢家人多少都像谢安,“素退为业”。

也许这个离开,对王导来说,就是失去;但对谢安来说,却更像是一种追求。如果跟他们斗下去,那是啥目的,难不成去篡位?而且,他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他也实在没有这个兴趣了。对这个国家,他能干得都干了,没留下任何惭愧。从前皇上需要他,那他就尽心地干,现在皇上不需要他了,那么,平平静静地走,也许是最上乘的选择。

于是,公元385年四月,谢安向司马曜上疏,自请北伐,出镇广陵。虽然,司马曜给他加了大都督,统十五州诸军事,假黄钺,其他一切官职还都照旧,但实际上,他已经是把中枢的大权交给了司马曜和司马道子,自己只是去管管谢玄他们北伐的事了……

当然,无论如何,谢安的这个举动,都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的。他真的就放弃了?!就这么简单??而且没有给谢家寻找任何权力的后续?司马曜惴惴地批了谢安的奏表,在西池为他饯行。一切还都像往常一样平静,完全不像发生了什么大事。人们都没话可说,猜忌的,不猜忌的,谁都什么也不说了……谢安很快打点行装,出发到广陵,这一回,他带走了家里所有的亲人,然后派人打造可以在海上行驶的船,准备等谢玄那边儿的战况基本稳固了,就从水路直接打道回东山去,重新去找回他自己的人生。另外,他也正是在通过这些,来告诉司马曜和所有的人,大家不要惶惶不可终日了,都放心地过日子吧,我是不会回来了……

我们的历史上,这进取者比比皆是,有成功的,有不成功的。我们都乐于去称道他们。但是,那真正的退身者,又曾有几人呢?这一个“退”字,到底有多重的砝码?谁又能衡量得出来?

这里,不免想起《倚天屠龙记》来,杨逍从孤鸿子手里夺下了倚天剑,大笑说:“这倚天剑好大的名气,只是在我眼中,也不过如废铜烂铁一般!”然后就一把掷在地上,扬长而去……

真是同样的故事啊。杨逍这一“掷”,一下子倾倒了不知多少金庸先生的读者;而谢安这一“退”,却一下子倾倒了当世以及后来一千多年的文化人。只是,杨逍把这话说出来了,谢安却是在平静中完成,这样看,杨逍倒稍落了下乘啊……其实,真正折服了我们这些后人的,并不是谢安如何拒桓温扶晋祚,如何从容决胜于淝水,倒却是这一个千古难出其右的“身退”。也正是这一“退”,把这“潇洒”两字终于写到了极致,也使谢安的人生一下子趋近于完美……有人说,谢安这是好“名”,那这个“名”的份量,是否太重了些呢?千古以来,有多少人好名?又有谁能够这样地取舍?

看到深处,其实那真正的原因却是在:这些对他来说,并不是一种失去,却恰是一种自我的追求。他只是在做他自己想做的,完全不需要外界来评价。这是一种内心的强大,是外界所不能伤害的。在后世无数赞美谢安的诗歌中,倒还是谢灵运的这两句,评价得最为到位——达人贵自我,高情嘱天云。兼抱济物性,而不缨垢纷……也许毕竟是血脉相承,他更能贴近先祖的原因吧。

www.qbzww.com 全本免费小说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

灵植师沈安玉帝王母转世倦怠 txt竹坞纸家txt百度为了她京圈太子爷推了无数桃花甚至为了陪她充当为奴之时法师植物属于什么科类人工智能对显卡的要求星际之能生就是被渣后我变成了丧尸头领我老婆反派大佬超可爱by穹灰文流苏赵青玉在线末世崛起免费漫画长大吧歌词老李家的锦鲤童养媳 渔眠人工智能吃显卡长大长青修真无敌一撩到底!免费阅读穿成病弱女配后我出道了无弹窗深情男二今天崩了吗裴易 纪丰瑾甄嬛传原创女主完结法医追凶实录 鬼家公子小可怜带球跑讲的什么这个主神空间怎么是缝合怪啊! 第501章幼苗长大了教学视频长青苗苗为了她我才去当乞丐的是什么电影女主傅七夜傅爷夫人又惊艳全球了有声书团宠妹妹六岁半男主快穿宿主每天都在被攻略新章节芍陂是哪个国家修建的重生之兼祧讲的啥扬名四海什么短语类型小蘑菇车微博图大阴阳真经TXT校对版蚀骨宠婚总裁请放手免费阅读全本免费阅读林云穿越牛背山TXT快穿之黑化女配惹不起笔趣阁始皇偷听心声医婚全文免费蚀骨宠婚凌少星际之心妖孽狼君请上榻 免费读七零随军海岛日常美滋滋末世崛起之至尊女皇星辰道秋若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