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节(第2页)

后两句就说的是对内了:不实行严苛细密的法令,让百姓安心,不太多地扰乱他们,大局上要把持住,细节上要宽松。

真是十分典型的黄老政治思想啊。这一点,他和王导的思路是如出一辄。不过关于治国之道是优是劣,这一评论起来就太多啦,我们只以结果来看看:

整个东晋最安定的两个时期,一个是王导执政的时候,另一个就是谢安的这段时期。历代史学家都把王导谢安看作是东晋的顶梁柱,这也是原因之一。前有王导,后有谢安,如果不是他们俩,就不会有东晋这个百年王朝。《晋书》评谢安执政时说:“德政既行,文武用命,威怀外著”……

再引个南宋陈亮的评论:“(王)导(谢)安相望于数十年间,其端静宽简,弥缝辅赞,如出一人,江左百年之业实赖焉。”

王夫之的评论:“(谢)安之宰天下,思深而道尽,复古以型今,岂一切苟简之术所可与议短长哉?”

……

史学家的评论大略如此,总之,谢安的清静宽简之政,对于当时大局刚刚稳定下来,国力仍十分虚弱的东晋来说,是十分有好处的,在他执政期间,官吏们也都理顺了心气,没有一个官员因为触犯条律被处死,而我们的老百姓们,也因此过上了一段安心平静的日子……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

看看这个东晋,从公元317年建国,到现在不到60年,本来一开始就不强大,中间还经历了王敦和苏峻两次内乱,又老得跟北方作战,国家穷啊,老百姓的日子就更别提了,现在能不人心惶惶,踏踏实实种地,就已经求之不得了。

谢安接手时,国家就是这个样儿,那怎么办?没得说,“发展就是硬道理”。他376年执政,当年就调整了税法。规定:第一,把以前的按田纳税,改成按口纳税;第二,王公以下,一视同仁,有户口的,全都交税;第三,服兵役劳役的,为国家作战的,就不用交。

那么就来说说这个“口税法”的作用:

==繁荣经济,增强国力==

其实,“口税法”的意思就是:从现在开始,除了封了王、公这样高爵位的,不管你是不是贵族,也不管你是干什么的,只要你是国家的公民,就要交税。

原来,国家又按土地收税,士族享受特权,不用交,而且士族家家都有大片土地(谢家也不例外),那政府又能收上多么来?再看平民这边儿,一家子人,总共就这点儿地,俩人种就行了,剩下的就闲着。

现在好,这些闲人也都被调动起来了,国家里有的是事儿等着大家干呢。这样儿,种地的就会更加用心地种地,有余力的,就去开垦新地,首先农业得到了发展;那不想种地的呢,就去经商,贩运,开小作坊,这样商业也能活跃起来;如果还不行,你就是笨,就是什么也干不好,那就去投军服兵役吧,还有军队在接着你,一来就不用交税了,二来国家正等着解决兵源不足的问题呢。反正是,这几条路,随你挑,政府就一个原则,你不能在那儿闲着等救济。让老百姓都开始动脑子干事儿,这样,国家经济才能繁荣起来啊。

这回改革,对于个人来说,交的税到底是更多了,还是减少了,现在说法儿不一致,有人说多,有人说少。但是,对整个国家来说,这个财政收入,可无疑是增加了。那么东晋虚弱的国力,庞大的军费支出,也能改善一下儿了。

这样一来,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能够得到好处。那为什么会是“双得”呢?因为经济发展起来,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呀。可分的东西多了,大家才能都过得更好。

==珍惜土地,抑制兼并==

这个“口税法”还带来了另一个好处:它能更好地抑制一直让东晋政府头疼的土地兼并问题。

那时,不管是士族还是庶族,这些地主们变着法儿地收买吞并农民的土地,而且是屡禁不止。穷人把地卖给了地主,变成佃农,就不用交税,所以不得已时,就常常把地卖了。但一实行“口税法”,农民却一下子珍惜起自己这个饭碗来了,没了地,我也得交税呀,那我干嘛还要卖给你?我还嫌地少呢。于是,地主们再想轻易从农民这儿弄走土地,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顺利推行,业绩斐然==

“口税法”从谢安执政当年开始实行,虽然是剥夺了士族的一些特权,但在谢安的坚定推动下,一直都实施得很顺利,没有引起任何社会波动。整个太元年间(从376年之后),东晋的经济渐渐地恢复了起来,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增加,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天天地变好。其实这段儿时间,正是东晋最好的小康时期了。

《宋书》这样记载当时老百姓的生活:迄于太元之世,……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晋书》的描述:至于末年,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

。。。。。

历代的史学家们,也对谢安在这时实行“口税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就不一一例举了。倒想起,淝水之战是在太元八年(383年)发生的,恰恰就是在东晋的这个时候,所以前秦的大多数朝臣,才会劝阻苻坚,不要在这时攻晋啊。

最后回头瞧一下儿这个政策:

它其实很简单,就三条儿。并没有一大堆规定,没有去命令老百姓,你必须如何如何,否则就如何如何。它只是改变了一些方式和关系,然后很多结果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没有拿着鞭子去逼迫,而是让老百姓自己主动地去做。现在,连征兵这件事儿,都比以前顺当多了吗。

这里正体现了道家政治思想的特点噢。正像老子所说:最上乘的君主治理国家,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但百姓并不感到是你给他们带来了好处,反倒认为,这些好日子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这样的君主才是最高明的呀。

第三章用人之道:先人品,后才能

上面,我们说了谢安在国家大政方面的作为,这里,就来说说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用人之道。这也是自古以来评价宰相政绩的标准之一啊。

一说起用人,大家肯定就会想起“用人唯才”这个词儿,如果哪位宰相能做到这一点,就肯定会得到人们的称赞。不过,要说起谢安的用人,还是有些不同的。应该说,在这个“唯才”之前,还必须要加一个“唯德”。也就是说,他提拔官员的时候,第一件事儿,不是看你的才能,而是看你的人品。如果你真是“德才兼备”,那当然最好。如果你人品不错,却没有什么干实事儿的能力,他不会任用你,但却有可能和你成为朋友,他不认为一个人没实际能力是什么缺点,他甚至还乐于替你去摆平好多事儿。谢安的朋友里有一批这样儿的人物呢。但是,如果你品质不好,就算你有天大的才能,对不起,他也不会用你,而且也不会同你交往。

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不对,不好评价,但他就是这么做的。不过有一个好处倒是显而易见,这就是,这样一来,国家的政治就会很清明。

www.qbzww.com 全本免费小说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