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4节(第1页)

我震惊了,我这是以鹌鹑发现墓穴倒推出来的结果,他又如何做到来到这里就发现了墓穴呢?我相信不会有人一眼看出那半公里的大坑儿就是古河道,因为早已被泥沙覆盖。更不可能通过差不多间距的树木判断出这是古人种植的,因为古人也怕被人看出来,间距也不是标准的。

我再次回到了墓地所在的区域,看着这片湿地,黑色的湿泥仿佛一直在嘲笑我,那些随风摆动的芦苇荡就像在驱赶一个不速之客。

我有些烦躁地捡起一块大石头朝着湿地中心丢了过去,噗通一下,水花四起,一两只灌木中的野鸟扑棱棱地飞走。我的这块石头砸在了芦苇荡前面,这砸起的水花尽然将石头给砸裂了,那芦苇荡里似乎有东西,一下,我来了兴趣,我一咬牙,脱得只剩下一条内裤,我找来一截树枝,试了试湿泥的深浅,一步跨了进去,慢慢地水到了我的小腿,淤泥越来越多,很快没过了我的腰。

我的脚下已经明显感觉到踩在了什么东西上面,而且越来越高,水又慢慢地矮了下去,到了我的大腿位置,我到了我石头砸中的地方,我伸着手摸,我一下摸到了一块长方形的石条儿,瞬间,我豁然开朗。这是一块墓碑。

我闭着眼在墓碑上摸了半天,上面的文字已经被水流冲击磨平,墓碑两边的棱角也大都消弭,我之所以确定这是墓碑,也源于这表面经过水流冲击已经光滑,却还是有平整的地方,越往下摸,越是平整,这就是人工雕刻的痕迹。

我记得我在草办州的虎丘剑池旅行,讲解员在给我一点点地讲解,提到了有一处水下墓穴,说是夫差为营造阖闾墓,曾征调10万民工,使大象运土石,穿土凿池,积壤为丘,历时三年竣工。史载墓中“铜椁三重,倾水银为池,黄金珍玉为凫雁”。因阖闾生前酷爱宝剑,下葬时以“扁诸”、“鱼肠”等名剑3000柄殉葬,所以虎丘有“剑池”一称。

这个发现源于一个几千年来的传说。第一个试图证实传说的,是一代天骄秦始皇。始皇称帝后,为了找到吴王阖闾的墓穴,霸占墓中珍宝和传说中吴王收藏的利剑,不远千里由咸阳派兵草办州安营扎寨,军兵们四处打听,八方挖掘,最终一无所获郁闷而归。

楚霸王项羽也曾来此一试,凭借着闻名于世的盗墓本领大肆开掘,但毋说是珍宝利剑,连墓室的大门也未曾找到。三国时期,新的吴王孙权并没有念昔日前辈的旧情,亲自带兵开挖,仍然毫无所获。其后,晋代又有不甘心者继续执着,但这些人的智慧终究没有胜过老祖宗阖闾,老人家在剑池之下倒也落得安心。

宋代之后,鲜有好奇之人故地重游,都认为这是一个无聊且迷人的小传说,判定剑池下面一无所有,使这场悬疑之剧安静了千年之久。

当时的我四处查找,最终,我就是根据被凿刻的石头以及下方可能存在的空间大致推算了一下,这墓穴所在。

第198章草原之主

没想到的是这剑池虎丘下的水墓,还真让我蒙对了。

讲解员告诉我,在1955年,在草办州政府的支持下,借清淤之际,将剑池的水抽干,祖辈们历尽千辛未得一见的剑池湖底终于暴露在阳光下,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三角形的洞口,从建筑角度来看,很有可能是墓室的入口,但是凭着当年的科学水平和施工能力,无法实施考古探测,一旦剑池山体发生坍塌,虎丘宝塔便可能毁于一旦。也正是这样,这个墓穴才被人真正地发现。

我记得当时我特别兴奋,一度我认为自己比古人的盗墓水平高出了不止一个档次,但很快我也回过味儿来,要不是讲解员说了这下面的名堂,可能我也发现不了墓穴,而且我认为他已经将防盗水平发挥到了一个极致,墓室大门与山体相连,一旦打开墓穴,山体崩塌,塔都要倒塌。

试想一下,我估计当年的几个觊觎之人也是发现了这一点,不得不选择放弃的原因。

话说回来,眼前我收敛了心神,又一步一步地走回了岸边,我胡乱地擦洗了一下身子,穿上了衣服。可眼前的疑问还是没解开,鹌鹑总不能是恰好到了这里,恰好像我一样捡起一块石头,又恰好看到了石头被崩飞,又恰好产生怀疑,也像我一样脱了个精光,钻进这湿地里,用手摸个半天。

这么多恰好便证明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儿,一定有什么东西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砂砾刮进了我的眼里,我没有用手揉,手太不干净了,我只能仰着脖子,让泪水流出来,把砂砾带出眼睛。

也就是这小小的睁不开眼,让我想到了风,从而知道了鹌鹑的手段,其实,还真就不难,我判断,鹌鹑走到这里的时候,一定是一个冬天,整个湿地被冻的硬邦邦的,冬天会让湿地的水下沉一些,这就露出了半截的墓碑,所以,吸引了细心观察的鹌鹑,他很可能撬开了冰面,将表面冻硬的黑土搬开,确定了下面是一个大墓。

不!不!他撬开了上面的冰面,多半人会掉到下面的湿地中,因为大墓可以将温度保存,表面的湿地可以冻硬,但下面的墓穴一定是湿热的,也就是这点,让他确定了这大墓的存在。

我深吸一口气,此时,才算是心头敞亮。

我没有做任何耽误,将最后一瓶水喝光,开始朝着景区大门狂奔而去。

路上,一副画面在脑海中产生。

一个垂暮的黑汗王,在病榻之上,他看着自己不成器的子孙,长吁短叹,他明显感觉到了那些曾经乖如绵羊的部落首领因为自己的病重开始褪去了羊皮,露出了隐藏之下的狼牙,他尝试改变,却发现狼牙似乎又隐于羊皮之下。

他想到了如果自己离世,可能部落将不存,他叹息,却无能为力,他看着自己金碧辉煌的大帐,他不敢去想如果他死了,这里换了一任主人后,会是一副什么样的光景。

人总要为自己考虑,他想到自己为了统一思想,为了更多的军费和生计,带着自己的军队将部落人的墓穴挖开,带走了珍宝,焚烧了对方的遗骨,他害怕了,害怕这种报应也出现在自己身上。

入夜,他站在河边,草原的风吹过,他咳嗽连连,突然,他想到如果自己葬在这河里,任谁都不可能找到,他为自己的这个突发奇想感到开心,仿佛是一个溺水之人在临死前抓住了救命稻草。

于是,第二日,他将不是自己心腹之人全部赶出了部落,从各地调来了大量的奴隶,他要将河水挖断,将自己隐藏在河流中。两个月后,他做到了,他看到了原本一条的河流成了人字形,中间的距离就是给他下葬之地。

很快,当这个墓穴搭建完成时,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他将子女都叫到床边,说完了最后的心事儿,子女们退下,他重重地喘了一口气,儿孙自有儿孙福,部落怎么样似乎与他已经没有了任何关系。

他冲着帐篷的黑暗处说道:“我要走了,记得我交代你的事儿,在我死后,一定要将那坑儿填满,让水重新回流到河里,我一生杀孽无数,就让这水流冲洗我的罪孽,让天神平息怒火吧。我的死讯当在河流重回河道方可明言,外人问起便说我的尸骨已被神明接走。”

黑暗中的人跪下,泣不成声,但依然坚毅地答道:“汗王,此事我粉身碎骨也定当完成。”

汗王轻轻地闭上了眼,他太累了,这一生太累了。就在这个晚上,他死去了,他忠诚的仆人带着汗王的家眷将他安葬。这一晚,他的子孙挥刀斩断了早就布置在河道边上大石的机关,看着无数的石头滚落,将坑道填满,水位越来越高,人字形的河道消失,汇聚成了一条河流。

于是,有了一个传说,汗王走后,天地色变,感动了天神,降下了神迹,将部落的神河合二为一,天神立誓,赐予神火,永保黑汗昌隆万世。

www.qbzww.com 全本免费小说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