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6章(第1页)

……在触犯天大禁忌后居然还有第二次机会,李善长傅友德估计都要痛哭流涕。

但是,有时候你都不能不佩服儒生们的胆量,在得到皇帝明确的指示之后,张信等人居然还是阅出了个零蛋,并明确称北方考生的卷子文理拙劣,而且语多悖逆。

……真的,就凭这份胆量,蓝玉来了都得叫他们一声哥。】

哪怕先前已经看过,杜如晦杜相公都忍不住啧啧了两声,以此抒心中压制不住的惊异之情。

“虽说利令智昏,但能昏到这个地步,委实难以想象。恐怕只有当年的齐王李元吉”

杜相公仔细想了一想,还是觉得不能太过于侮辱李元吉:

“就连当年的李元吉,也没有这种蠢法。”

李丽质:……

长乐公主忍不住咽了口唾沫。说实话,虽然她对朝局不甚了了,但仅凭这几年听政的经验,隐约也能闻出天书字里行间那隐约的杀气当然,这也不奇怪,敢在如此致命的国本上施展阴谋,即使她那以宽厚闻名的阿耶,恐怕都要大开杀戒;更不用说这传闻中提一提裤腰带就要杀人的洪武皇帝了。

……所以这些儒生是怎么敢的?

恍惚疑惑之中,似乎连那残酷至极的凌迟酷刑,也不为奇怪了。

【说实话,这些儒生作到这一步,那洪武皇帝的反应就完全可以理解了为什么不细审之后再杀?因为没有必要细审了。张信公开宣称北人试卷“文理不通”、“语多悖逆”,那便是实实在在的取死有道,唯一的悬念只在于死法而已。

什么叫“文理不通”、“语多悖逆”?所谓文理不通,等同于斥责朱元璋是桀纣都不如的昏君暴君废物皇帝,在他的治下北方文化水平一路倒退三十年,终于到了连蒙元都不如的地步;也等同于侮辱北方人是大脑退化的奇行种,写的文章只能迎合大字不识的蒙古蛮夷;而所谓“语多悖逆”,则是将北方的官员士绅一律扫入叛党之流居然在眼皮子底下放任狂悖逆反的士人一路考到了京城来,不是叛乱又是什么?

说白了,寥寥几句话能将皇帝士人北方官吏全部往死里得罪,这份嘴皮子功夫一般人还真是望尘莫及。

而理所当然的,朱元璋只是老了,不是死了。他相当之果断的举起了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统统去死吧,赶紧的。

当然,说到这里,我们也该给出自己的答案了怎么评价南北榜案呢?

残酷么?血腥么?粗暴么?当然。但你要我再选十次,我的答案也不会变更:

杀得好,可惜少了一点。

在朱重八其余的大案之中,或多或少都有他不可告人的私心,难见天日的丑恶权谋、嗜血本能;但唯独这一场南北榜案中,洪武皇帝却是切切实实的印证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尽到了自己作为皇帝的历史责任所谓再造华夏、混同南北,所谓光复天下的千古一帝,岂是浪得虚名!

说白了,这场南北榜大案难道仅仅是一场科举舞弊勾连的案子么?不,与其说它是十几个主考官私心作祟而偏袒南方,倒不如说是至五代十六国以来,被分裂被割离被摧残宰割数百年的华夏矛盾的总爆。它看似是蝇营狗苟的权力斗争,实则却是指向了整个民族最惨烈的伤口:自宋初以来,燕云十六州已经被胡人所踞五百年,这片土地上的人算不算中国人?自北宋末以来,长江以北已经被胡人统治三百年,这片土地上的人算不算中国人?统而言之,北方人算不算中国人?

这是最尖锐、最森严、最可怕的拷问,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整个华夏民族生死存亡的一问。长达五百年的孱弱与隔绝终于给这个民族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隔阂,汉唐时那天下亲如一家的光辉记忆已经悄然褪色,所残留不忘的却唯有宋辽金元以来南北各自为政彼此攻伐杀戮的惨烈与痛苦。即使血肉相连的纽带如何的牢固,又哪堪这样时光匆匆的消磨!

所以,这个拷问往往是无法回答的。民族本来是想象的共同体,它磅礴的力量多半来自于久远的回忆,这些回忆与其说是历史,倒不如说是温暖而美好的童话。可童话总是经不起质问的。当一部分人开始拷问民族共同的回忆时,文明的纽带也就摇摇欲坠了这拷问本身,就是对文明记忆莫大的伤害。

但是,这种拷问往往又是不可避免的。军事的统一或许艰难,但更艰难的却是弥合分裂。短暂的统一并非罕见,便譬如昔日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征服、奥勒里安努斯光复;可彼此分裂的习惯深入了骨髓,以致于歧视与区隔无处不在,于是终究有一天纷争与冲突爆,逼出了这样凌厉而又伤人的呐喊。

但所幸,所幸面对这个拷问的是朱元璋,所谓雄才大略的朱元璋,心狠手辣的朱元璋!当数百年分裂的代价以那样凌厉而凶狠的姿态扑来时,这垂死的皇帝却绝无躲闪与遮掩在洪武三十年,失去了老妻长子,失去了人生大半倚靠的至尊,却骤然而奋起精神,以最后的力气,回应了历史最可怕的诘问:

北方人是中国人吗?!

当然!

这份回答是以二十多个儒生的血来写的,而皇帝的态度亦借由鲜血表达得坚决如斯维护南北统一华夏混同的国策绝不可更改,任何挑战者必将付出不可承受的代价,鲜血的代价;他朱元璋不是南方的皇帝,他朱元璋是由南而北中国的皇帝。

为了验证这一点,杀二十几个考官不足惜,流放状元榜眼探花不足惜,纵使为此再开大狱,以江南大儒的鲜血将长江染红,亦不足惜!

某种意义上,千古一帝乎于凡俗帝王之上的神格,就是在这小小的一个决策之中奠定了历史往往暗流涌动,决定整个民族整个文明命运的转折或许就在这无足轻重的细节之中。而洪武三十年,高皇帝朱元璋便面临了同样的时刻。而奠定他历史地位的,也恰恰是那毫无犹豫,甚至血腥淋漓的回答。

所以,所以中国的天下之光复者,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终于再造了华夏,混同南北;而罗马的世界光复者却最终功亏一篑,辛苦收复的疆域再次分裂,而蛮族卷土重来,将文明推坠入深渊之中。

你看,这个古老民族的幸运,从来都不是没有缘由的。

甚而言之,朱元璋对江南儒生们那严厉到近乎苛暴的处置,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保护?即使即使我们认同儒生那卑劣下贱到不可言说的价值观,真的无视什么南北混同,而纵容华夏限于分裂之中,只为谋求南方那一点可鄙的私利;那么,这点私利又可以维持多久呢?

被断绝了在朝中一切希望的北方,总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失去一切吧?

而北方的更北方,可是当年并没有吝惜官位的北元喔。

www.qbzww.com 全本免费小说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