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第1页)

什么neinei?

为什么要提到太上皇的neinei?!

太上皇的neinei有什么问题吗?!

孔学士毕竟是城府不深,惶恐之后只敢低头不语。几位宰相(尤其是长孙无忌)却是被刺激过来的,在这虎狼之言面前依旧安之若素,唯有听到天音对太上皇的议论时稍稍变了脸色以天音的口气,显然是对李唐认祖老子的国策并不赞同。但圣言已出,实在不能随意修改,又该如何处置?

负手伫立的皇帝依旧在皱眉,但思索的方向却全然不同。他踌躇良久,终于下定了决心:

一定要把父皇那“胸有三乳”的记载删掉!

【大概二凤也同样意识到了父亲做法的荒诞。在接手大唐之后,他没有延续李渊以道教塑造正统的思路,而是走入了全新的方向。

既然皇帝的神圣外衣已经撕毁,那就不必再缝补;既然天命已然沦为笑柄,那就不要再仰仗天意;既然神明不再顾怜了,那么就走向人间于是,贞观君臣们思虑出了新的道路。】

随着天音徐徐道来,天幕闪耀出新的景象。原本的“受命于天”几个字渐渐消隐,转而浮出了贞观朝的名言:“天子者,民推而为主”。

却听空旷宫殿中啊的一声低呼,却是孔颖达睁大双眼,从坐垫上翻身爬起,仰头直勾勾盯着天幕上几个大字。他心中震荡非常,竟然连殿前失礼都顾不得了,脑中只反复回响着同一个念头:

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原来可以这么解决!

虽然已经意识到汉儒体系的崩溃,但孔颖达苦思良久,却无论如何也弥合不了这巨大的缺陷如果汉儒宣扬的“受命于天”、“五德轮始”真的不复存在,那又如何维护天子的权威?如果神明虚无缥缈,又怎么震慑奸佞,维护最基本的伦理?

而今,而今这答案便来了!

既然天命已然虚无,既然“受命于天”不再令众人信服,那么便“受命于民”!将这恍惚不可理喻的神明“天意”,更换为脚踏实地的“民意”!

是了,这就是天音所说的“走向人间”!但这又该如何做到?!

仅仅目标明确,还不足以指明方向。孔颖达只觉抓心挠肝,好奇迷惑不可忍耐,干脆膝行向前,匍匐于地,就近等候天音的启示。

【如果我们能翻开一部编年体的史书,那么可以相当惊讶的现,贞观以前与贞观朝简直是两个画风。贞观之前,朝堂上充塞的是一种近乎癫狂的迷信风气,皇帝们关心的是祥瑞、灾异、预言,以及各种各样神神叨叨的理论。他们崇信佛教,崇信道教,崇信巫术,日以继夜的谄媚神灵。就连隋文帝这种较为英明的君主,都曾公然与大臣议论自己老婆得道解脱,飞升天界的种种异相!

你们玩的难道是修真模拟器吗?

这种癫狂、妖异、神经质一样的朝堂实在不可理理喻。就连司马光这种见惯世面的人物,在魏晋至隋朝的历史中也反复吐槽咒骂,大概是实在忍受不了诸位菩萨皇帝罗汉皇帝道士皇帝神棍皇帝的疯癫狂躁。这种咒骂频频爆,直到最后彻底麻木,提都不愿意提及。

那么,我们熟悉的、习以为常的,那种实用而理性,冷静而注重民生,切切以家国为念的朝廷,诞生于何时呢?

没错,正是贞观。

正是贞观朝的君臣们通力合作,塑造了华夏文明理念中“正常”的朝廷。在数百年的疯狂迷信之后,君臣们终于不再关心什么祥云彩光五色灵芝,不再议论什么谶纬妖异,一切玄学、怪异、难以理喻的神秘主义都退出了朝堂之外;他们所念兹在兹,反复提及的,只有一个“民”!

每每读到此处,你都能从资治通鉴中读出司马光的如释重负:

“卧槽,终于正常了!”】

作者有话要说:

简单来说,魏晋南北朝与隋朝的历史简直像童话故事,随时随地都是祥瑞什么龙见于田、什么天生彩光,什么虚空奏乐等等,每个皇帝都乐此不疲,并为此耗费巨量民脂民膏,大搞祭祀。司马光一开始还抱怨,后来干脆不提了,估计是人麻了。

然后到贞观朝,写到李二陛下拒绝祥瑞、禁绝谶纬、念念不忘民生而非鬼神时,司马光简直是感动得抑制不住,哐哐写长篇大论赞颂李二妈呀,总算有个正常皇帝了!

看到前面几百年的装神弄鬼,再看看贞观朝的以民为念,那对比之强烈反差之巨大,都让你怀疑是不是跳了几节没有看

第15章第二个视频(六)

天幕迅演变,飘过墨迹淋漓的大字: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君人者以天下为公】

www.qbzww.com 全本免费小说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