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七章 长驱袭破应天城归燕(第1页)

远在大名府军中的高煦私下密会了宦官黄俨,经他一番挑拨引诱,果然令高煦再生异心,随即来至燕王大帐,信誓旦旦地向父王禀道“兹事体大,儿臣不敢隐瞒,世子哥居然同朝廷暗通款曲,意欲将北平城献与南军,他想以此作为交换,取代父王!”

燕王对高煦的情报抱持怀疑态度,他虽未做出回兵北平的决断,可心中总觉不踏实,正准备遣人返回打探虚实,王府亲兵押解着锦衣卫张安,连同朝廷秘诏一同送达,真相随之被揭开。

高煦乍闻世子已将那策反的锦衣卫解送至父王帐下,再不能拿高炽私通朝廷的事大做文章,心内不免觉得可惜。手下提醒他应祭出宦官黄俨,以洗脱抹黑世子的罪责,他深以为是,亲手绑了黄俨送与父王处置。

燕王得知齐泰,黄子澄竟将心思动到了他们父子间的关系上,甚为恼火,命左右将张安,黄俨二人推出辕门外斩祭旗。

眼看这桩离间计未能奏效,廷臣再也议不出切实有效的平燕之策,建文帝满心悲凉,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兵部尚书铁铉与历城侯盛庸身上,然而南军仿佛被施了诅咒,在燕军铁骑倾轧之下节节败退,半月内,徐州城破,南军大将平安于灵璧战败被擒。同时做了燕军俘虏的,还有城中三十七员武将,一百五十余文臣。

建文帝寄予厚望的铁铉被燕王分兵牵制住,困守孤城。负隅顽抗的盛庸则沿河道水路且战且退,可令他苦闷不已的是,无论他行军至何处,竟都摆脱不掉红霜漕军的追袭,直至被打得溃不成军。

建文四年七月,燕王陈兵应天城外。

皇宫中早已乱成一锅粥,所有人都无法想象,燕军是如何在一夜之间抵达京师,兵临城下的。建文帝一再遣人出宫探问,因他早前曾分派一干大臣出京赴各地请援,值此危急关头,却无一将领兵回援。他瘫坐在龙椅上,自言自语道“普天之下,再无可供朕驱驰的兵马良将了?难道,朕削藩裁军,竟做错了么……”

恍惚间,他抬起布满血丝的双眼,望着伴驾诸臣,指着他们,道“你们不都支持削藩吗?有谁能告诉朕,如今朕该怎么做?”

他原本虚指着的手停留在宣威将军荆韬身上,荆韬磨磨蹭蹭地出班,心虚又作难地道“陛下,臣早在燕兵围城之前便上书陛下,不若暂时阖朝迁往内地,以图复兴……”

“荆韬!你身为武将,怎能说出这般畏死贪生之言!”方孝孺义正辞严地断喝,接着朝建文帝奏道“陛下,现今城中尚有近二十万兵力,应当固守待援,与燕贼血战到底。即便真的战败,国君为社稷而死,也是理所应当之事,若因怯战而弃城逃命,岂非要遭天下人耻笑唾骂!”

荆韬说不过方孝孺,气得吹须瞪眼,返身归入班行。

建文帝沉吟道“方卿所言极是,朕从未想过弃城南逃。眼下,燕王已将刀架在朕的脖子上,回援大军又迟迟不见踪迹,须得想出一个可行的法子,拖住燕王的行动才是。”

立在群臣末尾,被降职留用的曹国公李景隆心中正酝酿着一计,他受够了战败后所经历的种种嘲讽与白眼,早有将功补过的打算,遂向建文帝请命,道“罪臣愿冒死出城与燕王谈判,晓之以大义,再以利诱之,若成则燕王退兵,不成也可拖延燕军攻城的时间。”

荆韬冷笑出声,道“早知今日,当初又何以将百万大军,朝廷精锐耗损在十万燕兵手里!谈判?一个败军之将,拿什么资本再去跟凶悍的燕贼过招!”

李景隆看了荆韬一眼,却也只有忍气吞声的份儿,荆韬是太后妹夫,又得圣宠,远不是自己能得罪得起的。他本以为所请无望,不想竟得建文帝答允,命他尽快成行。

一番交涉,终于入得燕营,只见旗鼓相接,戈甲相连,李景隆望着将勇兵雄,训练有素的勤王之师,不禁胆战心慌。他努力稳住心神,正了正衣冠,被燕兵带至军帐,见到了他慑惧日久的燕王朱棣。

老对手相见,李景隆怎么也想不到,会得到上宾一般的对待,他见燕王心情不错,便同他商量起退兵北平,与朝廷割地而治之事。

燕王并不急于回应,亲自为他斟酒,同他如旧雨重逢般抵掌谈兵,又似不经意间吐露出燕军常胜的因由。李景隆听得出神,想来燕王南下所到之处,不乏高城深池,易守难攻之地,为何燕军能如摧枯拉朽般所向披靡,难道真的天命在燕?

燕王明白李景隆此时前来的目的,当然不会让他得逞,非但如此,还要将他策反,让他成为自己布局在京中的内应。燕王边朝他劝酒边道“老弟,你该清楚,本王原是不得已而举兵,唯有靖难此一条路,才可叫陛下远离奸邪佞臣,明白亲疏之分。如今天下大势,已八九归燕,老弟是不是也该考虑做个识时务的守正之臣?倘若事成,你想官升何职,本王都会满足于你。”

李景隆似有所动,心内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想起那靠老婆裙带关系一步登天的荆韬,如今也敢腆着脸当众朝自己说三道四,是可忍孰不可忍!倒不如反水暗助燕王一助,若果真押对了宝,也可恢复往日的高官厚禄。他露出奸诈的一笑,低低地道“殿下,所谓谋事在人,莫要忘了你许诺我的。谷王与我一同防守金川门,他因奉诏舍弃藩地入京,早对削藩之策心怀不满,殿下可于今夜子时攻城,只管战决。”

燕王激越地道“痛快!还有一事,须得老弟相帮,刑部大狱尚有本王心腹居放在押,老弟可设法将他救出,有他助你,老弟便可事半功倍。”

李景隆离开不久,建文帝派出的第二波说客又至燕营。宝硕公主的大轿缓缓落在燕王帐外。

燕王虽接见了她,也只是同她寒暄几句,不待她将来意说明,便直截了当地对她规劝道“宝硕,你大可不必替他来游说本王,他若真有诚意,为何不将齐泰,黄子澄的人头送来本王帐下?别忘了你五哥,此刻还在流放之地过着受人指使,仰人鼻息的日子!更别忘记,你那可怜的十二弟,已泉下做鬼三载余!”

宝硕哑口无言,她怎能将同胞弟兄们经受过的噩运与磨难抛诸脑后?当年,她因私下祭奠自焚惨死的湘王,遭锦衣卫揭,被罚俸禁足半年之久,她惨然道“十二弟,如今也该投胎转世,轮回重生了吧……这一世,他再不会降生在帝王之家,他比我们幸运。四哥,我时常在想,若我是男儿身,又会比五哥他们好到哪里去呢?”

燕王的眼神渐渐柔软下来,道“快回去吧,这些天就呆在你的公主府,哪里都不要去,切记。”

宝硕无功而返,自遣亲随入宫向建文帝复命,依循燕王的嘱咐,返回公主府,闭门不出。

www.qbzww.com 全本免费小说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