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5章 弱者的成长(第2页)

等王琳战船绕过侯瑱,去了下游,侯瑱顺势跟在后边,轰炸王琳。王琳战船处在下游,地势不利,加上心里着急,乱了阵脚,被侯瑱打的惨败。

北齐的队友也没帮上忙,还赔了一万多人。王琳没敢回郢州,带着小皇帝萧庄逃去了邺城。

郢州刺史被北周盯的心里毛,眼看王琳丢弃了老巢,干脆携郢州全境投降南陈。这场仗,陈蒨收回了江北不少地方。

第二年,又让侯瑱挂帅,收回了湘州,不但扩充了南陈的疆域,还搅和的北周内斗升级。

解决完外患,陈蒨又转向了内治,倡导节俭,兴修水利,轻徭薄赋,安抚民心,全是富国安民的好政策。

政策虽然对百姓有利,但却动了土豪的利益。迫不得已,陈蒨只好再次动用武力,打土豪。

当初,这些土豪趁“侯景之乱”,大量筹备武装,圈占土地。国家太乱,没人搭理,才使他们形成了气候。

土豪之中,实力最强的是福建的陈宝应和江西的周迪。但人家帮衬过陈霸先,还归附了南陈,也算是功臣。

陈蒨上台后,想削弱周家势力,就派周迪出镇湓城。周迪看出了陈蒨的心思,既不上任,也不朝拜。

陈蒨又让周迪送儿子到京城,摆明了去当人质,周迪干脆撕破脸,勾结王琳,起兵造反。

可周迪在江西,王琳鞭长莫及,等朝廷出兵,周迪就逃去福建,投靠了陈宝应。

陈宝应属于政府编制,军队没法打,只好退兵。等官兵退去,周迪又返回江西,继续造反。

陈蒨满腔怒火,再出兵江西。这次,要把周迪和陈宝应一块收拾。毕竟,陈宝应不配合内政,也是个大患。

大军水路并进,先攻打陈宝应。耗了一年多,才剿灭了陈宝应和周迪。没了这俩流氓,各地蛮族纷纷出山,归附了陈蒨,南陈国内达到了空前稳定。

有了这个基础,陈蒨正想开创个盛世,可天妒英才,陈蒨突然病倒了,而且是重病,没扛住。

临终前,陈蒨把兵权交给弟弟陈顼,皇位传给太子陈伯宗,并配了三个辅政大臣。

陈蒨在位7年,开疆拓土,平定内乱,倡导节俭,宽仁治国,打造出一个稳定团结的南陈,堪称一代明君。可惜命短,没机会开创一个盛世。

公元566年,13岁的陈伯宗继位,辅政大臣到中举和刘师知掌管朝政。陈顼虽然掌管军队,但职位低,权力小,没言权。

陈顼是陈蒨的弟弟,兄弟俩感情很好。当年,俩人都被侯景绑票,后来,陈顼又去了江陵和西魏。

陈顼回来后,陈蒨很照顾他,也没少锻炼他。可惜陈蒨心疼弟弟,没敢给立大功的机会,导致陈顼职位不高。

可太后沈妙容不管这些,什么立功不立功,就觉得小叔子是自家人,职位不能太低,于是不断提拔。

没多久,陈顼的权势竟然过了其他两个辅政大臣。

刘师知心里不服,跑去找到中举商量,想假借太后名义,下道圣旨,把陈顼赶出京城。

陈顼也没多想,套上牛车就打算出,正忙着搬行李,心腹毛喜赶紧拦住,对陈顼说“陈朝立国不久,危机四伏,太后担心出乱子才提拔你,又咋会轻易把你调走,其中必定有诈。你一旦离开京城,就会像当年的曹爽,想辞官养老都没机会,可得三思啊!”

陈顼琢磨一会,吓出一身冷汗,赶紧找太后核实。

很快,查清楚了,俩辅政大臣假传圣旨,逆天大罪。陈顼也没客气,一刀一个,都送走了。此后,陈顼大权独揽,成了唯一的辅政大臣。

这时,沈妙容又开始慌了,怕陈顼专权,就私下运作,贿赂太监蒋裕,让他引诱一个叫张安国的大户,搞个叛乱,再趁机除掉陈顼。

可这些都是本分人,不懂江湖玩法,才筹划一半,就泄密了。陈顼再次一刀一个,送走了两个冤魂。

沈妙容更慌了,怕陈顼刨根问底,查到自己头上。干脆也举起刀,把身边的知情人砍个精光。

可怜沈妙容,不懂政治,想一出是一出,纯属添乱。乱拳之下,虽然陈顼胜出,但也被逼上了绝路。

还是刘穆之对刘裕说的那句话“到了这个位置,没退路,只能死斗。”

喜欢两晋南北朝请大家收藏两晋南北朝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www.qbzww.com 全本免费小说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