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九章 中学伊始(第1页)

59、踏进中学的校门什么都是新的,学校是新的,同学是新的,教室是新的,课桌是新的,老师是新的,还出现了女老师。李杖子小学6年,接触的全是本村人,连老师张洪善、纪庆年也是本村人。这回可不一样了,焕然一新,能接触到全公社的学生。据说还有外公社古山子的学生,也算是见多识广了一回。但看起来各村的学生也都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入学之后才知道,我们班都谁考上了,谁没考上。全班5o个学生,考上了13个,升学率26%。一年级共招收两个班1oo人,那么,当年的考生约近4oo人。我被分到一年二班,就是考中学的那个考场,座位就是考试的那个座位,真是无巧不成书。

中间第一排的4个座位分别是宋杖子大队的李江田、厚杖子大队的刘文学、雷再南,还有我本人。我们4人都是小个子,一般高,座位排在最前。像刘泌、王学银等比我们高出半头的排在最后。不知道是谁排的坐位,难道录取时就知道学生的身高?就是按身高排座位,视力都一样,没什么举人进士(近视)之分,也没有什么后门可走。实际上,我最不喜欢前排就坐,就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有点啥小动作,老师是一览无余。

新生入学面临的新事物是需要互相熟悉。比如新同学的学习成绩、脾气秉性等,以便今后相处。因为一呆就是3年,新老师新课程也需要熟悉。如代数老师、语文老师、地理老师、化学老师、政治老师等,这些老师和小学老师截然不同,已经有了知识分子的气息,不像小学的张洪善、纪庆年老师放在农民堆里很难区分。

张兴本老师是我们的第一位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人很好,但讲课水平一般,板书也很慢,教学死板,没有挥性,二年级后调到后勤工作。入学几个月后,同学们基本熟悉了,学习成绩、水平基本差不多,难分伯仲,没有太次的学生。可能太次的学生在录取时就被淘汰了。

老师公布班干部都是任命的,有班长,各科的课代表,相当于各学科的学习委员。还有生活委员、体育委员等。我们同排的4位小个子没有一个班干部,大个刘密、王学银也没有什么官职。我揣测班干部的任命可能与在小学是否什么班干部有关。

自打上中学以后,我就有了属于自己的钢笔,这支钢笔换过几次笔尖,一直陪伴了我3年。书包也换了一个大的包楞皮,也跟随我度过了3年的初中生活,均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召都巴中学也叫“朝阳第十中学”,不知道是怎么排下来的,现在叫“十八中学”。

中学在召都巴公社南头,离皮杖子8里地,每天往返16里地步行。李杖子大队的学生没有一个有自行车者,全校就只有一个学生骑自行车上下学,是我们班的李学彬。他是厚杖子大队的家,离学校也有1o来里地,同学们都很羡慕他有一台自行车。虽然那台自行车除了铃不响之外,哪都响,脚蹬子还是木头板子做的,但总是比走着快很多。

www.qbzww.com 全本免费小说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